近日,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東豐“風氣互補”國家示范項目在吉林東豐低碳工業園區正式開工,國家能源局為項目順利開工建設發來賀信。該項目是全國首個、也是龍源電力首個“風氣互補”國家示范項目,開創了國內“風氣互補”發電的新模式。
直面困局尋出路
近年來,我國風電快速發展,在電力版圖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風電的規模化發展遇到了并網運行的制約,接入電網和運行限電問題日益嚴峻。在吉林省,這個問題尤為突出,該省風電競爭日趨白熱化,風電上網極度困難,新能源發展受到瓶頸制約。解決好風電送出問題,成為龍源電力做大做實吉林風電市場的關鍵。
面對嚴峻形勢,龍源電力積極尋求解決風電消納的新模式。目前,吉林西部風力發電項目建設幾近飽和,企業經營業績開始下滑,有些甚至面臨虧損。相對西部,吉林東部遼源、通化、白山等老工業城市,電力需求較大,發展前景看好。遼源市風力資源比較豐富、風電上網條件較好、電力需求勢頭旺盛,為風電發展提供了新的投資空間。
龍源電力另辟蹊徑、勇于探索、大膽決策,與吉林省新能源公司采用政企合作的新模式,在遼源市東豐縣建設“風氣互補”新能源開發項目。它不僅能解決風力發電的不穩定性,形成穩定電源,還可將發電量全部本地消納。同時,還改變了鋼鐵企業傳統的用能方式,實現了節能減排和綠色用能,解決了風電、煤氣發電項目消納、入網的問題。
在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和鼎力支持下,該項目成功申報為促進風電并網消納的國家級示范項目,是吉林省今年唯一列入國家風電核準計劃的項目,同時也成功實現了龍源風電在遼源地區乃至吉林省東南部風電產業零的突破。
創新工藝破難題
龍源電力吉林東豐“風氣互補”國家示范項目風電場規劃容量100兆瓦,分2期建設,一期工程49.5兆瓦。配套建設的燃氣電廠按風電場規劃容量100兆瓦互補,擬安裝30兆瓦燃氣輪機3臺及配套建設水工、化學、電氣等輔助系統。所謂“風氣互補”發電,即“風電場+燃氣輪機”互補發電,是指風電與燃氣輪機發電的有機結合,利用燃氣輪發電機的啟停的靈活性、反應快速、適應負荷的急劇變化等特點彌補風電的隨機性和不可控性。項目充分利用東豐縣區域內的風力資源及鑫達公司高爐和焦化產生的煤氣發電對風力發電給予調峰。
“風電場+燃氣輪機”互補發電系統的目的就是通過具有快速啟停和快速負荷調節特性的燃氣輪機發電廠來補償風電場出力的波動,使得整個系統的出力在一段時間內有穩定的電力輸出。在風機機組發電效率高時,電網接納風電電量;當風機機組發電效率低或者因風資源波動突然下降時,利用燃氣機輪快速啟停的特點在第一時間補充風電出力不足,保持負荷電量的穩定供應。
強強聯手謀共贏
龍源電力是風力發電的龍頭企業,吉林省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在資源配置、市場開發、關系協調等方面優勢明顯。兩個新能源巨頭的強強聯手、優勢互補,共同打造“風氣互補”項目,實現了多方共贏。
該項目是全國首個“風氣互補”國家示范項目,開創了國內“風氣互補發電”的新模式。隨著“三北”地區限電形勢的不斷加劇,國家發改委大大收緊了該地區風電項目的審批,但該項目得到了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的高度重視,是2012年國家能源局在“三北”地區唯一予以核準的風電示范項目,為我國限電嚴重地區的風電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時,該項目也是國電集團和龍源電力首個“風氣互補示范項目”,為公司轉型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如何在傳統風電優勢地區繼續鞏固領先優勢,是擺在龍源電力眼前的一道難題。面對現實困難,龍源電力跳出傳統風電發展的固有思維,積極尋求轉型發展,終于在吉林這個風資源大省、同時也是限電大省找到了一個新的發展夾縫,為新能源行業積累了寶貴經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