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記者從市建設局了解到,我市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積已達330萬平方米。
近年來,我市開展了全市可再生資源(包含太陽能、淺層地熱能、工業余熱等)的分布和可利用情況論證與評估工作,并制定了《大慶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專項發展規劃》,開展了可再生能源的適度合理開發。
“我區作為油田主產區,油井分布廣泛,油田采出含油污水經處理后送至注水站的溫度在35℃左右。我們采用水源熱泵技術可以對含油污水所富含的余熱進行提取,用于供熱。被提取能量后的含油污水繼續回灌到地下,不影響油田的正常運行。然后,以電為動力,將換取熱量后的水加熱到供熱標準。”12月13日,紅崗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副局長朱瀛翰告訴記者。
我市工業領域余能利用空間大,工業冷卻水、工業廢水中蘊含著大量熱能。在工業余熱開發利用領域,全市利用大慶煉化工業循環廢水余熱和各采油廠注水站油田回注水余熱,使用熱泵技術進行大面積集中供熱供暖,現供暖面積達166萬平方米,并獲得國家頒發的兩項專利證書。
站在市政府辦公樓的頂部放眼遠眺,各小區樓頂上連片整齊擺放的太陽能熱水器,形成了大慶獨有的風景。在太陽能光熱和光電應用領域,連片開發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一體化應用面積達80萬平方米,太陽能、風能互補兩用路燈、太陽能草坪燈、太陽能庭院照明燈等節能裝置得到了大力推廣應用。
成為首家國土資源部授牌“中國溫泉之鄉”的林甸縣,具有豐富的淺層地下熱水資源,據權威機構測算靜態儲量約達1810億立方米,平均水溫53攝氏度。
自1999年利用鈦板換熱技術成功將地熱應用于城市供暖后,幾年來,林甸縣不斷研究和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擴大地熱供暖面積。2008年引進熱泵供暖技術,組織實施了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林甸縣地熱水梯級利用建筑節能供暖應用項目。該項目既消除了污染,又降低了成本。
林甸縣副縣長鄭德彬介紹說,截至目前,林甸縣應用地下水源熱泵技術對84.5萬平方米建筑進行供暖,每年可節約標準煤7300噸,減排二氧化碳18580噸、二氧化硫150.4噸。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