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能源消耗總量也在逐年上漲。隨著不可再生能源的無限制開采,當前,全世界能源都發出了“緊缺”甚至“稀缺”的紅燈警示。工業革命把我們帶入了機械化時代,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耗能企業越來越多,石油、天然氣、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浪費非常嚴重。目前,能源緊缺已成為世界難題,尋找可替代的再生能源、限制不可再生能源開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為全球解決能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利用空氣制熱的逆卡諾原理,讓空氣能熱水器以最少的能源消耗產生更多的熱能,成為當前熱水器行業節能代表,在節能減排大趨勢下,空氣能熱水器發展勢頭迅猛。
能源作為現代社會運轉的基石,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每天都在享受著能源帶給我們的各項便利。傳統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導致了全球溫室效應的不斷加劇:氣溫升高、極端惡劣天氣頻發,給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威脅,過度燃燒化石能源造成的溫室效應,更是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
世界第一產煤大國現“電荒”
我國是世界第一產煤大國,也是煤炭消費大國。能源工業的發展和建設要以電力為中心,以煤炭為基礎,在十五規劃提出的我國能源工業的發展方向,煤炭成為電力工業的最大“供應商”。據統計,2011年全國發電量為4.7萬億千瓦時,其中火電3.8萬億千瓦時,約占到81%的比例。由于煤炭的不可再生,以及電能的大量浪費,截至2011年,我國已經連續2年發生“電荒”;且2011年夏季用電高峰期遭遇最嚴重電荒,全國最大電力缺口達3000萬千瓦左右。京津唐、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河南、江西、重慶等10個省級電網出現電力供需緊張局面。
讓人觸目驚心的“能源賬單”
據有關業內人士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能源需求總量仍將達到近25億噸標準煤,這個數字比2000年高出了90%,而最為悲觀的估計,則要高出152%。同時,如果在能源的使用過程中,大氣環境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到2020年,城市中受到污染的人口將達到4.9億人,占同期全國總人口的1/3,因污染而早亡的人口將達到55萬人,相應的經濟損失為410億元。煤炭作為不可再生能源,如此高消耗量,終有一天中國將成為煤炭消費大國,產煤量最少的國家。
能源緊缺 世界各國在行動
面對日益加劇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惡化問題,各國政府均拿出了相應措施來逐步化解這場后果嚴重的災難。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進口國,其人均能源消耗量居世界之首。隨著世界能源的日益匱乏,節約能源問題越來越受到美國政府的重視。2005年8月美國公布的能源新法案提出,在未來10年內,美國聯邦政府將向全美能源企業提供146億美元的減稅額度,以鼓勵石油、天然氣、煤氣和電力企業等采取清潔能源和節能措施。
德國是一個能源緊缺的國家。為了擺脫對進口和傳統能源的長期依賴,從2002年起,德國開始對汽油、低硫柴油和電力消費征收新的生態稅。例如,每公升汽油被加征約3歐分的新稅,使每公升汽油所含的總稅額達到62.38歐分。在生產環節,德國政府從2000年開始對企業的設備能耗作出新規定:新設備的能耗要比過去的標準再降低30%,對舊設備也必須進行節能改造,包括改造300萬臺老式供暖鍋爐。
英國曾是歐洲的石油生產大國,經過多年開采,逐漸由一個石油輸出國變成進口國。目前,英國所需煤炭半數依賴進口,面對越來越緊張的能源形勢,英國政府建筑部門于2003年9月實施了一項“綠色建筑”計劃,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房地產開發商在今后10年內建設100萬棟綠色建筑。此外,英國政府自2001年起每年拿出5000萬英鎊建立“能源效率基金”,鼓勵企業節約能源。
我國,節能減排成為“十二五規劃”的重點,被計入國策之中,規劃中指出,“十二五”時期,要加快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強化節能優先戰略,全面提高能源開發轉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到2015年,我國將努力建立有競爭性的可再生能源產業體系。
我國節能減排提上日程 空氣能行業顯發展機遇
隨著能源緊缺的進一步擴大,全民的節能意識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節能不再只是作為一種宣傳口號被傳播,而是切實地被各地的政府等相關職能部門提上了日程。從長江三角洲的“電荒”到涉及東北、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的“煤荒”與“缺油”。能源危機的警鐘喚起了人們對能源戰略應用的重新思考,同時也將人們的目光引向了新型能源的開發及利用。
2011年夏季,我國遭遇7年來最嚴重“電荒”,全國各地多省市實施限電。家用電器當中,耗電量最大的當屬冰箱、空調、洗衣機、熱水器等,其中白色家電業“一晚上只用一度電”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市場,而熱水器行業,電熱水器的耗電量之大已經讓新時代眾多家庭“望而止步”,天然氣是不可再生能源,因此燃氣熱水器的推廣也因高耗能而受到限制,太陽能熱水器一般都配有電輔加熱以預備陰雨天氣的不時之需,而電輔熱的耗電量之大也讓眾多消費者頭疼不已。
2012年,空氣能熱水器帶來熱水器行業的新革命,以往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三足鼎立”之勢逐漸變成空氣能熱水器、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四分天下”局面。空氣能熱水器(熱泵)通過熱泵集熱器從自然空氣中收集熱源,傳熱工質吸熱自然汽化,經壓縮后形成高溫高壓氣體,再通過冷凝盤管“搬運”到水中釋放熱量。冷凝后工質變成液體經膨脹閥回到終端,周而復始,閉合循環,從而達到加熱冷水制取生活熱水的目的。不用電熱管在水中直接加熱,產品使用更安全,而且也解決了太陽能熱水器陰雨天電輔加熱的缺陷。高安全、高節能、壽命長、不排放毒氣等諸多優點,以及可以有效的解決目前國內有關部門對節約能源、環保、安全等各方面較棘手問題,空氣能熱水器日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
政策傾斜 空氣能行業獲高速發展
2012年11月8日,多哈會議在各國都不滿意各國都能接受的局面下落幕。會議從法律上確保了旨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遏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在2013年起開始執行。空氣能熱水器利用空氣制熱不僅節能,對周圍空氣凈化也有一定的效果。
2013年1月底,家電下鄉政策全部到期,屆時,所有家電下鄉產品將不得再借“家電下鄉”名義進行任何形式的宣傳,而作為家電下鄉產品之一的太陽能熱水器將失去政策補貼優勢。反之,2012年6月的節能惠民補貼工程,將空氣能熱水器納入補貼范圍并取得最高補貼額度,兩相對比之下,獲政策傾斜的空氣能熱水器在未來熱水器市場將迅速崛起。
同時,隨著農村城鎮化建設進一步加速以及緘區舊城改造的開展,新建住宅幾乎全部安裝了熱水器;同時在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期安裝的熱水器均面臨使用期已到須更新的高峰期。在今后的十年,中國將有33%的家庭遷入新居,意味著平均每年有260萬個以上的家庭需要熱水器,熱水器的市場容量將以兩位數增長。新型節能環保熱水器在建筑行業的推廣應用也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加了樓盤的品質。對業主而言,可以24小時使用熱水,且相比電熱水器而言,可以節省大量的運行開支。隨著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建筑已經步入“縱向”發展時代,而高層建筑禁止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政策也為空氣能熱水器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國外,空氣能熱泵技術已經非常嫻熟,但是就國內而言,熱泵熱水器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空氣能熱水器節能、環保的優勢注定其未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要將空氣能行業從“蹣跚學步”帶入成熟市場,還需要行業眾多廠家齊心協力,不懈努力。同時,也希望行業的規范標準能應該盡快出臺,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能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讓熱泵產業在健康的道路上長足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