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 日韩 综合 图片,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看片,亚洲 无码 制服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行業要聞 » 正文

廣州治水1天投1億 治污3年成果“大跌眼鏡”

發布時間:2013年6月22日 來源:華夏時報

高調宣傳的廣州治水成果,在這一組數據面前竟如此不堪一擊。6月13日,廣州市環保局在官網上公布了首批50條(54段)河涌5月份的水質監測信息。監測信息顯示,中心城....

高調宣傳的廣州治水成果,在這一組數據面前竟如此不堪一擊。

6月13日,廣州市環保局在官網上公布了首批50條(54段)河涌5月份的水質監測信息。監測信息顯示,中心城區31條河涌中僅有荔灣區的大沙河達標。50條河涌的達標率只有22%,且集中在郊區。

這是耗資巨大的廣州“一號工程”——污水治理和河涌整治工程,在進行第三個年頭的“復試”后,令人大跌眼鏡的成績單。

早在2009年初,廣州市政府便定下計劃表,承諾至2010年6月底,共投入486.15億元進行污水治理和河涌綜合整治工程,1天吞入資金1億元。但如今三年過去,31條市中心區河涌水質僅一條合格,其余全部是地表水評價標準中最差的劣五類。

而此前投入10億元治理,被廣州當做樣板工程的東濠涌,亦令人尷尬地位于劣五類水之列,這一“致命的細節”引發外界嚴重質疑——“錢都花到了哪里?”

據了解,廣州的一些水道之所以出現“返黑返臭”的現象,既與此前過多投入面子工程及一些“治標不治本”的項目有關,更與治水背后涉及到的城市管理協調與缺乏長遠戰略規劃有關。

河涌“返黑返臭”

廣州巨資治水由來已久。2009年初,廣州市政府曾承諾至2010年6月底,共投入486.15億元進行污水治理和河涌綜合整治工程。

而巨額的投入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2010年亞運會時期,以前一些常年黑臭的河流開始逐步返清,珠江兩岸過去有河涌口必臭的現象也開始得以改善。據悉,與2008年大整治前相比,每天,僅中心城區減少直排漏排進珠江的污水就達100萬噸。

隨著亞運會的到來,“成效最為顯著”的廣州治水頂峰時刻也隨之來臨。2010年10月28日-11月21日,廣州迎來了20多年來最為“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歷史時期。人們發現,廣州城區的主要河涌與珠江干道果然呈現出一種“世界水城”的盛景。

在這個盛景背后,是廣州70多家工業企業限產乃至停產,廣州上游諸多地區亦隨之配合進行“三停”,以及采取了諸多臨時性截污減排措施。

但隨著亞運會的遠去,珠江水道與市區的各大河涌又逐漸開始惡化,尤其是大雨暴雨過后,人們發現一些河涌與市區人工湖泊的污水黑臭得讓人難以忍受。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適宇教授表示,不能否認廣州治水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至少在硬件設施上和污水處理率上有了較大的提高。

據2010年官方透露,截至當年7月,廣州新建的38座污水處理廠、48座配套泵站及1094公里污水管網,使全市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從2008年的228.6萬噸/日提升至2010年的465.18萬噸/日,全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從2008年的75.09%上升到85%,其中中心城區已近90%,每天減少80萬噸污水直排珠江。

李適宇認為,之所以投入巨大,許多河涌的水質仍然達不到標準,這與過去為迎亞運做的一些對策著重于短期有關。“不少措施是治標不治本,效果難以持續。”

目前,廣州治水最為得意之作是東濠涌樣板工程。但是,今年5月份的監測數據顯示這條河道的水質還是劣五類。李適宇說,當時,廣州對東濠涌的治理措施就是把東濠涌上空封閉起來,并沿著上面修建了一條東濠涌高架橋,似乎既“治理”了污染,又充分利用了空間。將河道封閉之后,隨之兩岸亦建滿了房屋。

但是,這種臨時性措施加劇了東濠涌的污染程度,甚至影響了排洪,到后來不得不治理的時候,挖開上面的蓋板,發現淤泥積壓導致河道嚴重淤塞。

李適宇說,今天廣州把東濠涌作為樣板是可以理解的,可展示廣州治水的歷史和決心,但事實上廣州不能把每一條河涌的治理都采用東濠涌的這種模式,因為花錢太多,而且東濠涌的上游目前還沒有治理,暴雨時上游下來的污染物會影響到下游已經治理的河段,還沒有實現整體性的治理。

據了解,東濠涌的上游涉及地域廣泛,有關方面為了治理簡單而在中途將其截斷,使上游形成了一個未經治理的污水積蓄空間。而下游流經市區的河道,因失去上游水源而產生斷流,于是,水務部門將從珠江抽上來的河水經過處理后引入河涌上游截斷處向下沖刷河道,使得截污后變得干枯的河道保持水流。簡單地說,東濠涌事實上是一個巨大的人工水流裝置。

水務改革未結束“多頭治理”

毫無疑問,廣州市水務局是被外界指責最多的一個部門,包括其被指在市區河涌花費巨資搞兩岸綠化。不過,一位接近廣州水務部門的人士透露,事實上,廣州市水務局最希望資金不要花費在“看得見”的地方,而要花在地下那些“看不見”的地方。但這個想法在資金被拆分到各區之后而被解構。

一直以來,廣州市區治水由市政園林部門負責,郊區治水由水利部門負責,涉水管理部門多而復雜。為改變中國“九龍治水”的體制與格局,廣州早在2008年即啟動了水務改革。是年1月15日,廣州市水務局掛牌成立,原水利局不再保留,由水務局統一行使以前由水利局、市政園林局和建委等多個部門分擔的涉水職能。如此一來,廣州治水的格局便實現了“由多個部門治水,變成一個部門牽頭,多個部門配合的形式”。

這一改革雖然強化了責任與多個部門的協調,并未改變治理責任與資金仍然要分配到各個區去承擔與使用。“‘條與條’的關系解決了,但‘條與塊’、‘塊與塊’之間的問題并沒有解決。”上述知情人士如是表示。

治水需要長效措施

5月的監測數據中,廣州市區唯一一條達標的河涌是大沙河。但這條河并沒有得到東濠涌那樣的宣傳待遇,甚至可以說是受到了“冷遇”。

在廣州民間環保組織“新生活環保促進會”志愿者戴廣良看來,大沙河的治理才是真正從根本上得到較好綜合治理的一條河涌。

戴廣良認為,河涌治理最為根本的是污染源的控制——截污。“但廣州城區面積大污染源分散,在老城區尤其是城中村,餐飲企業廚余污染與居民生活污水嚴重,由于過去沒有在地下安裝分流截污管道,現在施工非常困難,且難以得到居民的支持。”

戴廣良說,大沙河在廣州老城區荔灣的一條老河涌,花了很大的精力在污染源的控制上。此外,“最為關鍵的是,大沙河的整治是在恢復這條河本身的生命——廣州市許多河涌過去都將河底做了硬化,這樣就徹底破壞了河流的生態系統,大沙河重新將硬化河底拆除,并在河道多處人工培植了濕地。現在,據我們志愿者觀測,這條河無論什么時候都不會出現返黑返臭的現象。”

戴廣良說,廣州市河涌的兩岸工程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沒有將綠化做在水面上,這樣做對河涌的生態功能非常有限。

李適宇教授認為,廣州治水既要有一步一個腳印的長效措施,也要更多地從城市的整體性上來考慮問題,要有規劃理念與長遠眼光,有彈性與包容性。中國的經濟發展太快,如果有太多的短期行為,缺乏對規劃的尊重,修修補補,就會“補舊賬欠新賬”,問題源源不斷。

廣州治水大事記

2007年

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污水治理和河涌綜合整治作為“一號工程”來抓。

2008年

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廣州市委常委會通過水務改革方案,成立廣州市水務局。市長張廣寧提出要在2010年亞運會前根本改善廣州水環境。

2008年底

廣州成立廣州市水務投資集團,為治水融資。此后不久,廣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綜合整治動員大會,同時出臺了整治河涌綜合方案,分解了任務,分配了資金。

2009年春節后

14家銀行“抱團”貸款350億元給廣州治水。

2010年8月13日

廣州市水務局邀請市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現場走訪,給整治完的河涌打分,一致高票通過。

2012年7月

廣州市水務局提出考慮借鑒芝加哥經驗,建設深隧系統同時解決水污染和水浸街的問題,并開始展開可行性研究。

2013年初

廣州市水務局提出,深隧工程試驗段東濠涌段今年將開工建設。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