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能源項目在磴口縣的推廣使用,沼氣走進了千家萬戶,改善了生活環境,方便了群眾生活,該縣還在大型養殖企業積極實施沼氣項目,使沼氣項目成為企業變廢為寶、加快發展的一項重要“法寶”。
在農戶家中,沼氣成為做飯的燃料,而在農村的養殖場里,沼氣還用來發電。走進磴口縣寶牛養殖有限公司,廠區院落整齊、綠樹成蔭,標準化的圈舍、大型機械、整齊的廠房處處彰顯著現代化的氣息。在公司經理李志國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養殖場的大型沼氣建設項目,李經理告訴記者,這幾年,養殖場的效益越來越好,規模不斷擴大,可是牛的糞便卻不能得到及時處理。為了能夠有效利用糞便,實現循環利用、變廢為寶,今年建設了7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站。
在圈舍的北側,一個11米高700立方米的厭氧發酵罐展現在記者面前,發酵罐一側連接著一個400立方米的儲氣柜,另一側連接著廠區的發電廠房,廠房里的發電機組正在配備當中。據李經理介紹,這個項目共投資445萬元,農業部補貼200萬元,國家環保部補貼100萬元,內蒙古農戶配套入網補貼20萬元,公司只掏了125萬元。
縣農業局能源站負責人郭利川說,這個沼氣站建成后,不僅解決了糞便污染的問題,還能發電,而且經過發酵產生的沼氣除了供廠區自身使用以外,還可以供給實驗局一分廠村100戶村民用來照明、燒水、做飯。同時,產生的沼渣沼液還能供給農民作為有機肥料來使用,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既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又能增產增收,形成“養殖(種植)—沼氣—沼肥—種植”的良性循環。目前,全縣還在建設大型沼氣項目的還有圣牧高科和生態城兩個公司。
近年來,磴口縣大力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將沼氣建設項目作為惠及民生的一項實事來抓,把加快推進綠色循環經濟發展、環境治理及生態建設放在全縣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位置,投資4476萬元實施沼氣入戶工程。據磴口縣農業局生態能源環保站監測數據統計,使用沼氣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000噸,二氧化硫70.4噸,煙塵排放減少48噸,節約標煤2000噸。沼氣綜合利用的格局形成后,將對全縣的環境治理、環保及加快推進綠色循環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