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雷自己也坦言:“德豪潤達60多億的投資中,有四五十億投在LED外延片和芯片上,從一開始,我們的布局就是核心技術和品牌渠道,抓兩頭,中間則是開放性的產業鏈布局?,F在,我們已經將產業鏈完全打通,我們的芯片生產能力已在中國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五?!?/div>
高壓芯片和倒裝芯片是LED領域的兩大主心骨,而德豪潤達對外發布的消息顯示,德豪潤達既掌握倒裝芯片技術,也量產了高壓芯片,完全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由于德豪潤達引進的MCOVD均為4英寸機臺,技術要求比較高直到2012年上半年,其芯片產品都很難進入市場。但是2012年下半年以來,德豪潤達技術已經獲得突破,產品獲得市場認可。
2012年下半年德豪潤達MOCVD開始大量投產,急需尋求下游出???,敏銳的商業思維讓王冬雷迅速捕捉到了聯姻雷士照明這個大商機。于是,王冬雷通過全資子公司德豪潤達國際(香港),砸下13.4億元巨資順利獲得雷士照明20.05%股份。2013年4月3日,王冬雷如愿聯姻雷士照明,并以第一大股東的身份正式擷取雷士照明董事長的寶座。
“為了協調兩家上市公司的利益,二者分工很清晰,德豪做光源、器件,雷士做照明、燈具,它們分別在上、下游,把各自的領域做大,是我們的目標。”對于外界所關心的兩家企業未來業務布局沖突,王冬雷顯得很淡定。
“我是工程師思維,常常跟工程師混在一起,最大的愛好是鉆技術、做產品;吳總(吳長江)有很強的市場意識,他愿意跟渠道商一起喝酒吃飯。我把產品搞定,他把產品賣好,多好??!”王冬雷多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爽快地說到,“我們兩個攜手,簡直是絕配?!?/div>
“德豪潤達希望打造一個LED的全產業鏈,牢固占據微笑曲線最上邊的兩端——核心技術和品牌、渠道。”王冬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入主雷士布局中國市場、與德國ADG合作后,德豪潤達又與惠而浦合作,布局歐洲市場和北美市場,顯示了王冬雷打造LED帝國的野心。
“未來三年,我們會把整個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LED上,選擇與惠而浦等合作也是基于市場需求,德豪潤達沒有那么大的資金實力和時間親自去鋪設渠道,如果等到自己去鋪設好渠道,LED的游戲可能也已經結束?!蓖醵渍f。
“目前國內充斥著市場的低光效芯片,必將逐漸被德豪潤達的高光效芯片所替代,一場LED行業大革命的時候到了?!蓖醵妆硎?,德豪潤達將迅速發布全球領先LED芯片智能產品。
“借助雷士的渠道,二者通力,2014年可以做到100億-120億元,只要LED業務每年保持30%-50%增長,五年內就可以超越GE的照明業務”。王冬雷說。
“LED芯片行業,如果做不到全球前三,都有很大壓力,因此,我們還會開展一系列的并購?!蓖醵妆硎?,五年內,通過并購,整個德豪系中應該形成3-5家上市公司組成的LED照明相關的產業集群。
歷經三次精彩布局,王冬雷對于自己的“帝國夢”也直言不諱,未來五年的目標是打入全球LED行業的前三。
李秉杰的磊晶“包抄戰”
作為臺灣LED芯片第一大廠的領軍者,李秉杰為人低調,卻帶領晶元光電成功打入全球LED專利網,組建出代表著全球LED產業獨特的資源整合模式——泛晶電聯盟。
七年四次大并購,李秉杰精心打造的“芯片帝國”版圖迅速擴大,其運籌帷幄的膽識和魄力更是讓眾多行家驚嘆折服。
早在三安光電入股璨圓之前,李秉杰就已經開始在外延芯片行業布局整合。2005年合并國聯光電,2007年合并元砷光電及聯勇科技,2012年8月,晶元光電砸下40億新臺幣,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收購了廣鎵光電,成為其全資控股公司。
“以并購方式擴大芯片產能規模是晶電的既定策略,也是晶電出于行業整合的需要?!崩畋苷f。并購廣鎵后,晶元光電所擁有的MOCVD設備接近300臺,在設備數量上完全可以與國際LED芯片巨頭相抗衡。
“我們的優勢在于對整個供應鏈的整合程度,通過虛擬垂直整合,來達成整個產業供應鏈的完善。”李秉杰如是說。
晶元光電的虛擬垂直整合是一種以市場為主的資源配置方式,對下游的合作伙伴,晶元利用自身的開發能力提供輔助,與客戶協同開發。這種協同開發可以貫穿整個產業鏈條,從芯片,封裝品,模組,到最終成品甚至是品牌和通路,都可以利用晶元光電的豐富的產業知識、精準的洞察與創新的生產技術進行開發。
“雖然晶元光電目前的芯片價位稍微比國內同業高一點,但這是客戶對我們長久品牌質量認可所形成的品牌價值,我們也會一如既往地保持我們的高端品質?!崩畋苷f。
“國內的LED企業,因為起步比較晚,所以大部分發明專利都掌握在國際大廠手中,這是現實問題。但中國企業可以跟國外廠家談授權合作,讓世界各地大廠慢慢地了解中國企業尊重他們知識產權,這樣才有機會突破專利封鎖,”技術出身的李秉杰對于產業研發問題總是能夠一針見血。
李秉杰透露,晶元光電目前專利申請量已超過2000件,已受證專利達1000件。據了解,晶元光電除了自己發展專利外,亦向外購買、授權取得專利以強化專利布局。
雖然已經坐擁全球第一大四元LED廠、第三大藍光LED廠的龍頭交椅,李秉杰一直保持著強烈的危機意識,不進則退的思維更是促使他不斷地去研究如何實現晶電宏偉藍圖。
對于未來的發展路線圖,李秉杰表示,晶電將以與中國信息電子策略聯盟的方式,搶攻大陸市場,旗下合資的開發晶到明年底的產能增加逾二倍,屆時晶電在大陸的市占率將會打敗三安、德豪潤達,成為中國最大LED磊晶廠。
記者在采訪李秉杰中得知,晶電過去與中國信息電子合資開發晶,將積極擴產,開發晶是由晶電與中國信息電子產業集團共同出資,中國電子持股比重50%,晶電為40%,另外10%是由億光、晶電和冠捷合組的億冠晶持有。
目前開發晶有30臺MOCVD機臺,到明年底將會發展到100臺的機臺。李秉杰表示,除開發晶是晶電在大陸重要根據地,晶電在常州和山東二個合資廠也有60部機臺,到明年底,整個晶電在中國的供應量將有160部機臺,這個生產規模將會超過目前中國的第一大廠三安。
“明年LED在照明的滲透率達20%以上,比今年倍增,當LED進入照明的時代,搶攻市場占有率相當重要?!崩畋苤赋觯щ妼⒘幦蛐枨笥袑@腖ED晶粒均由晶電主打。
李秉杰表示,過去晶電曾在中國市占率第一名,隨著三安的蠶食鯨吞,晶電退居第二,但未來晶電將靠開發晶在中國奪回第一的寶座。
人物小記
王冬雷,安徽蚌埠人,工商管理碩士,工程師,廣東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09年開始,進軍LED行業,天生企業家的性格,讓他無法偏安于小家電市場,在全球LED市場日益火爆的時代,他在經過兩年的深入研究后,大膽切入,從下游開始,向上延伸,其投資的手筆之大,令人咋舌,明確提出了要創辦全國前三的LED企業,成為了LED行業的后起之秀。
李秉杰,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策略長;專業生產光電半導體組件:發光二極管、雷射二極管及檢光二極管;1985年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研究所博士;1980年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化學系學士;2007年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96年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1994年工研院光電所光電材料與組件組組長;1992年工研院光電所光電模塊部經理/正研究員;1989年工研院材料所光電半導體實驗室計劃主持人;1985年工研院材料所光電半導體實驗室研究員。
林秀成,三安光電董事長,大學學歷,高級經濟師。在網上幾乎搜索不到林秀成的任何資料,但是他的足跡卻已遍布大江南北,除了鋼鐵生意外,電子、茶葉、房地產他都經營過。這位既精明又神秘的安溪商人,雖然終日與冷冰冰的鋼鐵打交道,但是靠著自己的精打細算打造著自己的產業帝國,并成為國內最大的LED芯片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