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作為總裁,康樹春2006年才開始在中國國際海運網的平臺上使用“金牌訂艙”這個在線訂單業務操作系統。
熱心于網絡的康樹春關注的不僅是網絡本身,他更關注的是如何通過他建造的——中國國際海運網,給他帶來的強大利益。
11月7日,大連。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網迷”康樹春用長達20分鐘的時間,對著前來參加享有“海事達沃斯”美譽的“2008國際海運峰會”的許多國家的政府機構、國際海事組織、航運、造船、港口、貿易、金融界的500余位高管、專家學者,推介著中國國際海運網的“金牌訂艙”模式。
作為總裁,康樹春2006年才開始在中國國際海運網的平臺上使用“金牌訂艙”這個在線訂單業務操作系統。“當年,我們的在線訂艙集裝箱銷量達到了30萬。07年我們達到了100萬集裝箱,2009年我們預計會實現300萬集裝箱的訂量,2010年是我們真正市場運營的一年,我們希望達到400萬集裝箱的采購量,達到占有國內海運市場3%的份額。”康樹春告訴所有的中外來賓。
康樹春和他的中國國際海運網
1985年大學畢業后的康樹春,最早被分到錦州石化,并以公派學者的身份到美國學習了兩年國際經濟學,回國后,經歷幾番輾轉周折,1996年,康樹春創業成立了大連泰隆化工公司,開始了在外貿領域的艱難創業之路。
康樹春回憶說:雖然我在1996年底亞洲出現經濟危機前,也就是創業前學到了很多經驗,但創業是很艱難的,好在我這人的信念很堅定,歷經六年時間的苦心經營,泰隆化工終于走上正軌,開始在大連的外貿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就在2002年,公司的生意越做越紅火的當口,泰隆化工這個名頭卻被康樹春改成了泰隆精軟方案有限公司。“其實外人看好像是突然,對于我來講是一種必然,國際貿易雖然說日益在增長,但它的競爭也在增長,貿易商的地位他越來越處于一種不利的地位,競爭應該是很激烈的,我在前幾年公司的發展過程中,公司發展得應該說是非常好的,公司無論是在管理方面市場方面和我們的公司的運營方面,應該做得非常好的,但是我們現在也看到了未來的競爭,另外也是市場的需求,因為我們做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和國際海運它是緊密相聯的,所以我毅然決定我們投資軟件行業,開發我們的國際海運網。”康樹春這樣介紹中國國際海運網的“出生背景”。
康樹春回憶說:“那個時候,電子商務應該還是一個新生的事物,雖然它前幾年經過了一個泡沫期,人們對電子商務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有些擔心或者是懷疑,但在我看來,未來的國際貿易中,電子商務是大勢所趨,就是說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它,它是世界的未來,我們每天有大量的客戶來瀏覽我們的網站,也有相當的客戶來進入我們的網站準備注冊成為我們的會員。
康樹春承認:“當時,準備成為我們注冊會員的人很多,但是談到費用的時候他們卻很難接受,人家當然會要思考對我的海運網投資付費值不值了……”,“不過還好,我們首先做的是第三方海運物流這個群體和外貿之間交叉的這部分的業務,這部分業務的模式應該說在國內是首創,因為國際貿易的運輸它是通過船來運輸的,但是船東他并不直接跟外貿去接觸,比如說一個船東他有他的船代,船代要委托他的貨代,貨代跟貨主進行直接的聯系,那這樣貨代會提供一些相應的服務,比如說是報關,倉儲,短運,同時他的上游他跟船代或者是船東進行聯絡,進行配倉配載等一系列的服務,而且第三方海運物流群體,他的發展的空間也是非常龐大的。所以,很快有很多客戶找上門來。”
從那時起,康樹春就對海運網的前景充滿信心:“我們一定在時間方面要掌握這個商機,不是大魚吃小魚,是快魚吃慢魚,就是說誰快誰就能搶到市場,誰快誰就能搶到市場的領先的地位,比如說我們的國際海運網,我們當時跟亞洲商網合作也好,或者是跟北京國際商務中心有意向合作也好,那都是我們在做戰略性的工作,對產品有戰略性的調整,目的就是讓我們的產品更符合于市場,更有發展潛力,更有前瞻性,這個計劃最終是好是壞只有讓市場去檢驗,現在證實,我們的產品是最優秀的,我們的公司也是最好的IT公司。
金牌訂艙的發端背景
有資料表明,全球的國際貿易90%是由國際海運來完成的,60%的行業與國際海運息息相關。2007年,中國港口的吞吐量已經達到了6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了1.1億標準集裝箱,連續四年居世界第一。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貿易大國和航運大國,中國海運存在5000億美金的巨大市場。
“但是,一個數字讓我們憂心忡忡,中國物流總成本占整個GDP的20%,比發達國家高10%.”康樹春這樣解釋目前中國物流業的現狀。據麥肯錫統計,中國運輸同樣的電子產品和糧食,要比美國多出40%—50%的運輸成本。“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中國要解決由貿易大國、運輸大國向貿易強國和運輸強國發展,要突破這個瓶頸有很大的困難。因為物流不是效益,物流本身是沒有任何使用價值的成本和消耗的。但是這里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單項物流成本來說,中國幾乎每項都低于發達國家,比如說勞動力的成本、倉儲成本、海運費等等都低于發達國家。但是為什么中國的綜合物流成本卻反而比發達國家高這么多呢?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整個產業布局不合理,沒有形成很科學的供應鏈的體系。”
康樹春還認為:“第二方面的原因是國內的供應鏈和產業鏈沒有進行科學的配置,物質流通業、商業流通業、倉儲業、交通運輸格局出現嚴重的錯位。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沒有形成有機化的系統工程。”
康樹春說,解決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最便捷的手段是要建立現代綜合物流體系,而現代綜合物流體系的核心應該就是電子商務。
康樹春進一步解釋說,正是在這樣一個大的外部市場和市場需求的環境下,中國國際海運網的平臺開始產生,中國國際海運網成立于2003年底,到現在有5年的運營時間,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海運的電子商務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建立國際化標準的解決方案的平臺,這個系統要實現數字化的目標就是降低物流5%的成本。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