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門檻急升
由于光伏市場需求旺盛,國內多晶硅產業近年愈加火爆。但是行業問題也接踵而至,核心生產技術受到扼喉,加上盲目入市導致相關經驗欠缺、資金不足,使得國內多晶硅行業競爭缺乏秩序,產能滯后。
2011年伊始,國家有關部門及時出臺《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以下簡稱《準入條件》)意在改變目前國內多晶硅市場門檻較低,競爭無序的現狀。
《準入條件》對多晶硅行業的項目建設條件和生產布局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規定,新建和改擴建多晶硅項目投資中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此外,國家將嚴格控制在能源短缺、電價較高的地區新建多晶硅項目,對缺乏綜合配套、安全衛生和環保不達標的多晶硅項目不予核準或備案。
此外,《準入條件》還對多晶硅行業的生產規模與技術設備提出了新要求: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每期規模大于3000噸/年,半導體級多晶硅項目規模大于1000噸/年。多晶硅企業應積極采用符合本準入條件要求的先進工藝技術和產污強度小、節能環保的工藝設備以及安全設施,主要工段、設備參數應能實現連續流程在線檢測。據了解,《準入條件》對產品質量、環境保護等都作出了相應規定。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準入條件》中的相關標準可以得到嚴格的執行,那么國內多晶硅行業必然面臨一次洗牌,很多實力相對較弱的生產企業將會被擠出這個市場。短期來看,隨著這些中小企業撤離多晶硅“戰場”,國內多晶硅產能的增速有可能會受到影響,價格也會因此上漲。但是長期來看,《準入條件》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總方針,對于行業整合和保障市場良性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