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戰略,敗也戰略。“壓垮駱駝”的稻草只是形式,德隆的失敗歸根結底在于戰略定位失誤。
二、定位之錯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進行行業研究和環境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對企業自身的市場地位進行正確判斷,以便采取適當的戰略競爭措施。關于市場地位問題,咨詢業的百年老店阿瑟·D·理特咨詢公司創立了相關理論,并把市場中的企業分為以下幾類:
1.主導地位:支配業內其他企業的行為,在策略上有廣泛的選擇余地。
2.得勢地位:可以獨立運作,無論競爭者如何行動,都能保持自己的長期地位。
3.有利地位:有力量執行特定的策略,并且擁有較多的機會來改善其市場地位。
4.足以維持:自身經營得當、足以維持營業,但其存在是在優勢地位企業默認許可下的,改善自身地位的機會很少。
5.弱勢地位:經營狀況不佳,但不乏改善機會,且必須革新,否則將被迫退出市場。
6.難以維持:經營狀況極差,難以維持正常運轉,且沒有轉機。
顯然,戰略定位就是要企業明確:你是誰?你是干什么的(做什么產業或產品)?你算老幾(行業地位)?你想干什么(戰略愿景)?你不能干什么(瓶頸、短板或禁忌)?
但是德隆并不是敗在沒有戰略定位,從某種意義上說,德隆甚至是國內比較具有戰略發展意識的民營企業,有明確的戰略定位表述:
以資本運作為紐帶,以產業整合為核心,謀求成為中國傳統產業新價值的發現者和創造者,推動民族產業的復興,成為有世界級影響力的戰略投資公司。
從中可以看出,“以資本運作為紐帶、以產業整合為核心”是戰略競爭手段或措施,而不是戰略定位;而“推動民族產業的復興,成為有世界級影響力的戰略投資公司”,則應當被視為戰略愿景;至于“謀求成為中國傳統產業新價值的發現者和創造者”,行業范疇過寬,不僅除了新興產業外都是傳統產業,而且傳統產業的界限也是經常變化的。
也就是說,德隆在戰略定位中沒有回答“是干什么的”、“在行業內算老幾”和“不能干什么”;而“想干什么”的戰略愿景又過于沉重,沉重得需要中國企業的整體去承接,而且可能還不止一代人(更容易迷失方向)。這些戰略問題在許多中國企業身上都存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