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網友最關心收費問題
上周四,南方都市報在微博上發起“垃圾分類問市長”活動。超過八成網友對垃圾費隨袋征收的政策表示并不樂觀。超半數網友對市民素質并不看好。有網友擔憂,隨著垃圾袋收費政策鋪開,市民們會為了逃避收費而隨意亂扔垃圾。
網友吐槽點集中在擔心新政策實施后,廣州會“滿城盡是垃圾堆”。有不少網友對“使用專用垃圾袋”表示不解,網友@屈樹澄認為,這是“為有關方面增加灰色收入”。更多網友則關心“垃圾按袋計量收費”對垃圾收費方式的影響。網友@沛沛霖語問:“物業管理費包含了垃圾處理費,請問物業管理費該退多少?”
垃圾分類力爭達到“3R”
昨日儀式現場,特約主持、知名媒體人陳揚不負眾望,代網友給市長捎話。
網友Bernice-M a說,雖然不清楚試點要試多久以及如何試,作為一個普通市民,他基本上沒有接觸過垃圾分類、垃圾管理的信息。“如果市民對垃圾分類管理糊里糊涂,大家只會想到如何”避“,而不是如何”做“。他覺得香港以前推行垃圾分類”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的公益廣告深入人心。”市長在廣州垃圾分類宣傳方面有何打算和期待?“陳揚問出了網友的弦外之音。
“我在這里跟大家宣傳一下,垃圾無論理論還是實踐上都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陳建華表示,99%的垃圾可以循環利用,只有1%有害垃圾需要進行特殊無害化處理,其中約40%可以直接回收。廚余垃圾可以做肥料和沼氣發電,潲水油是很好的工業原料。無害化焚燒的技術路線和管理都是過關的,關鍵是形成垃圾回收利用的共識。他再次重提固體廢棄物3R理論,減量(R edu-ce)、循環利用(R ecycle)、重復利用(R euse),寄望垃圾分類推廣活動達到這一目的。
垃圾收費管理“在陽光下運行”
“垃圾按袋收費,是不是政府以環保為名來創收?”網友“晴夏格子”問。“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陳建華稱,政府去年在垃圾方面的凈投入是22億元,今年的投入不會低于這個水平。
“很多網友關心垃圾處理領域投入會減少,沒有減少還會增加,因為今年還要增加許多垃圾分類、運輸設施。”他稱,目前只有填埋一種主要方式,還要加大垃圾焚燒和垃圾生化處理設施的建設。
“政府不但沒有從垃圾分類、垃圾處理、垃圾費隨袋征收上創收,還要加大投入。”陳建華解釋說,目前世界各城市對垃圾費征收有兩條路線:定額收費任你投放;誰投得多誰多交費,鼓勵和獎勵少排放垃圾者。廣州目前狀況是前者,這種垃圾收費方式的直接效果是“只要我交了垃圾費,那么我投多少垃圾,你都必須幫我處理”。而“垃圾按袋計量收費”是世界上比較公認的成功做法。
“隨袋征收的費用全部用于垃圾分類處理和獎勵,不是為了政府創收。”陳建華賣力解讀“按袋收費”南都試點新政,“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公眾監督咨詢委員會的監督下,在全社會的監督下陽光運行。”
陳揚借著天氣打趣道,“今天很曬,我們在陽光下談陽光下的運行”,博得現場一片好彩。
垃圾袋采用類似條形碼管理
垃圾袋實名制也是網友關注的焦點。網友m ani問,“垃圾袋編號和門牌對應,這能不能保護市民隱私?有關部門泄露市民信息如何監管?
“垃圾袋上印上名字和門牌號,這恐怕很難接受,那完全不要行不行?”陳建華認為,市民混放垃圾的習慣不好改,不能因為幾家幾戶問題給后續分揀添很多麻煩。所以試點剛開始采用折中辦法,用類似條形碼進行管理,方便垃圾收集者溯源上門跟蹤教育。
“如果1年2年最快半年內,99%的市民都做到專袋分類投放,我認為這時候(垃圾袋實名制)就是多余的了,自覺最重要。”陳建華稱。
花絮
小學生索要市長簽名
啟動儀式結束,市長離席,一路遭到小粉絲“攔截”。“我看到市長從我身邊經過,就站起來找他要簽名,沒想到他一下子就答應了。”東風東路小學5年級劉翊同學不住的向記者展示市長給他的簽名。“我很崇拜市長。”劉翊為了看市長一眼才來。他聽到市長會上呼吁市民垃圾分類,決定一回家就做市長的小小“宣傳員”。“我家垃圾都是混在一袋扔的,我要回家去告訴媽媽垃圾分類。”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