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新三駕馬車”整裝待發
賈晉京 作者系北京集成創新經濟咨詢中心研究員
低碳經濟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就微觀情景而言,實現低碳經濟要從“兩端”,即能源產生端與能源消費端入手,在能源產生端發展清潔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在能源消費端推廣低碳生產過程與低碳制成品。
不過,從宏觀情景來看,要考慮實現全社會總碳排量控制的最優途徑是什么,不加規劃地推廣清潔能源技術或低碳產品可能起到反效果。
因此,全社會總碳排量降低并不簡單是發展清潔能源與推廣節能技術的過程,而是要在考慮經濟發展需要的情況下,評估包括傳統能源在內的各種能源的系統減排效果,合理選擇能源結構。
新能源具有很大遠景空間
目前在新能源領域光伏、風電和核電占據了大部分份額,號稱新能源的“三駕馬車”。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下簡稱“規劃”)提出在2020年將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總比重發展到15%,不過,《規劃》并沒有給太陽能提出很高目標,到2020年的規劃光伏發電量只有180萬千瓦。這主要是因為太陽能的能量分布十分分散,并且制造太陽能設備是需要比較高的能耗和碳排量的。
《規劃》提出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目標為3000萬千瓦,假如將海上風電的發展計算在內,到2020年中國的風電規模將遠遠不止3000萬千瓦。
在核電方面,我國是全球在建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不過核電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鈾資源儲量的限制。預計到2020年,我國核電產業年消耗鈾燃料為7500噸左右,與產量上限大致持平。
除“三駕馬車”外,還有一些新能源具有很大的遠景空間,潛力甚至超過“三駕馬車”,只是目前受重視程度不夠,比如可燃冰、非常規天然氣和海水溫差發電,號稱“新三駕馬車”。
據粗略分析,我國陸域可燃冰的儲量相當于350億噸油當量,海洋可燃冰儲量尚沒有可靠估計數據,但肯定超過陸域。
非常規天然氣甚至有比可燃冰還大的潛力。據估計中國的頁巖氣儲量可能達到30萬億立方米,具有極大的開發空間。
海水溫差發電技術,是以海洋受太陽能加熱的表層海水(25℃~28℃)作高溫熱源,而以500~1000米深處的海水(4℃~7℃)作低溫熱源,用熱機組成的熱力循環系統進行發電的技術。我國擁有大面積緯度低于北緯20度的海域,并且臨近高用電負荷地區,海水溫差發電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智能電網總投資上萬億元
光伏發電和風能發電面臨的最大瓶頸都是能量來源不穩定。因此,接入電網將給調峰帶來困難。為此,能夠在全局層面的大系統水平上自動調峰的智能電網建設將是中國電網未來十年發展的主要方向。2009年5月,中國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堅強智能電網”的計劃,總投資達萬億元。
不過,“堅強智能電網”只是骨干網建設,只解決上游發電端的接入問題。而要把智能電網真正應用到最終使用端,還需要讓使用端“智能化”起來—這就是物聯網的建設,而物聯網的建設勢必要求更多的物理地址。因此,互聯網的IPv6改造也是勢在必行,這也是低碳經濟的內在要求。
對于低碳經濟的使用端最大用戶—電動汽車來說,完備的充電站體系是電動汽車能動起來的前提。目前,僅一塊車用電池的成本就需要差不多3萬元,如果按照充電站需要,為每輛車準備一塊可更換電池計算,這筆投入必然是天文數字。
此外,能源消費端的最終環節是電池技術,各種不同的電池技術之間的競爭已經形成龐大的產業鏈。
從碳的最終去向來說,碳捕集與碳封存是碳循環最終的環節。這個產業的空間十分巨大,不過需要的投入也比較高,目前處在起步階段。
深航C計劃:謀劃百個碳補償林
3月28日,在“地球一小時”活動的第二天,深圳航空公司的常旅客王磊先生用自己的一萬多里程積分兌換了兩棵樹苗,另外還花了2400元錢購買了8棵樹苗,在深圳華僑城大峽谷全國航空企業首個碳補償林中留下一抹綠色。
從這一天開始,深航旅客累積的飛行里程,不僅僅可以兌換禮品和免費機票,還可以換成樹苗—這就是深航推出的“碳補償計劃”。
碳補償(Carbon Offset)也叫碳中和,人們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過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由此,深航的“碳補償計劃”也被業界稱為“C計劃”。
深圳航空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劉航表示,深圳航空作為“深圳特區的優質名片”,將以切實可行的低碳減排措施來推動計劃的順利實施。以后還將推出大陸首個航空公司減排計劃;引進環保新客機;適當減少機載品數量,最大限度降低飛行對環境的影響。并將“低碳”作為企業未來行為的一項重要準則,呼吁同行及客戶踐行綠色低碳生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