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 日韩 综合 图片,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看片,亚洲 无码 制服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觀點評論 » 正文

中國環境報:追求綠色發展 探索環保新路

發布時間:2009年9月2日 來源:中國環境報

....

  編者按

  本文通過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反思,認識到綠色經濟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并詳細闡述了發展綠色經濟的方式和方法。作者還提出了要推進環保由粗放型發展向精準型發展轉型應當采取的具體措施,尤其對如何加強環境執法做了精辟論述。在當前國家大力推行環境保護、探索發展綠色經濟的背景下,希望這些觀點能對各級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有所借鑒。

  最近,通過學習周生賢部長關于《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的哲學思考》,深受啟發。結合工作和調查研究中群眾反映的問題以及在環保工作中的體會,筆者對一些問題作了深度思考,尤其是對中國的環保能不能超越和如何超越發展的問題,提出了一些看法。也許有些觀點有不準確之處,但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活躍思想,集思廣益,為環保事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為什么要
  追求綠色發展?

  閱讀提示

  通過對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反思,我們充分認識到,金融危機是消耗資源能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生產和經濟增長方式所造成的后果,綠色經濟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才是綠色社會和綠色自然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必然趨勢。

  綠色發展是人類的理想和現實發展的追求。包括綠色社會、綠色經濟、綠色自然。綠色社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和諧共處,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發展、共同進化;綠色經濟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無污染、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的生態經濟;綠色自然也就是自然生態環境,是按照生態屬性和自然規律發展的一種形態。

  人類自產生以來,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自然發展時期,后來由于人類的進步、追求美好生活欲望的增強和擴張,人類的生活方式從與自然平等相處發展到無代價地向自然索取和掠奪,造成了自然生態的破壞,加深了人與自然的矛盾,自然報復人類的事件不斷出現和加劇。

  人類社會從自然經濟、農牧經濟到工業經濟崛起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走上了大量消耗資源能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之路,當時人類并沒有意識到破壞環境帶來的嚴重后果。第二次及第三次工業革命后,經濟發展逐步走向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黑色經濟發展年代。這個黑色經濟發展年代,在資本主義國家已經走過了80~100年,中國也已走過了30年。當今,人們已經開始覺醒和認識到黑色經濟發展給環境、生態、人類的生存發展帶來的危害,感到黑色發展變為棕色發展并最終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然性。

  世界金融危機在美國、西歐、日本等國家暴發并持續至今,人們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時深刻認識到,黑色經濟發展是不可持續的,黑色經濟給世界帶來兩大災難。

  一是金融危機是黑色經濟發展的結果;二是黑色經濟帶來嚴重的大氣污染,使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氣候不斷發生。據專家預測,世界平均氣溫已上升0.8℃,若持續上升2℃,世界大部分冰川將融化,海岸線將上升1~2米,世界1/3的海岸城市將被淹沒,海洋野生動物將遭到嚴重破壞,極端氣候嚴重威脅人類正常生存發展;若氣溫上升6℃,人類將遭受毀滅性打擊。由此可見黑色經濟給人類自然生態環境帶來的嚴重危害是不可低估的,應引起高度重視和采取果斷措施。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黑色經濟是影響人類生存發展和自然生態正常生存發展的罪魁禍首,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黑色經濟盡快轉變到棕色經濟,再由棕色經濟發展轉變為綠色經濟。綠色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綠色社會和綠色自然發展的必然結果、必然趨勢。

  可持續發展之路?

  閱讀提示

  中國的環境問題情況復雜,解決難度較大。要下決心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道路,實行可持續發展,就要調整能源結構,大力開發新能源、再生能源、低碳能源,實行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鼓勵節能環保型的消費。政府要不斷出臺綠色經濟新政策,鼓勵推行綠色經濟發展。

  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確定了歷史性轉變的思想。溫家寶總理提出了“三個轉變”,一是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并重,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二是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賬,多還舊賬,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三是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自覺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提高環境保護水平。“同步、并重、綜合”“三個轉變”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和方向性,也是環境保護領域具體化的科學發展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的環境問題已是壓縮型、結構型、復合型的環境問題,情況比較復雜,解決的難度較大。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資源、能源消耗大國,當然也是排污總量大國。中國正在發展,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正在解決貧困與發展的問題,解決貧困必須走發展之路,不發展是沒有出路的。但是,走什么樣的發展之路是可以選擇的。是繼續走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道路,還是走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之路?實行“三個轉變”即環境與經濟雙贏之路。黨中央在十六大明確指出,要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下決心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道路。

  31年前的中國,沒有實行改革開放,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工業基礎薄弱,人均收入水平低,發展沒有后勁。經過31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正在向工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發展,中國實行原始資本積累,人均GDP已超1000美元,外匯儲備比較雄厚,百姓儲蓄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國家財政積蓄比較厚實,已具備一定的發展后勁。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中國以自己的實力和正確及時的科學決策,采取“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調結構、擴內需、加強基礎建設”等積極有效的措施,使經濟逐漸修復、平穩過渡、回升發展。

  這次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發展起到了重大的影響,這是對黑色、棕色經濟發展的挑戰,也給綠色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機遇。

  1.這次金融危機告誡世界,黑色經濟發展之路是千萬不能再走了,若繼續走下去將毀了經濟發展,毀了自然生態和環境,同時也毀了人類的生存發展之路。

  2.地球的資源、能源是有限的,不能無限制地開發利用,要保護資源,實行可持續發展,要給子孫后代留下可發展的資源;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節能減排、實行零排放和無害化排放。

  3.要調整能源結構,大力開發新能源、再生能源、替代能源、低碳能源。我國是一個“富煤、缺油、少氣”的國家,煤炭的開發利用已是世界之最,在世界上也是相關污染物的排放大國。因此,調整能源結構、開發新能源已是當務之急,迫在眉睫。要多方面開發清潔能源、低碳能源,充分利用我國的水力資源、風力資源、太陽能、生物燃料、地熱、潮汐能、垃圾發電、核能等。2007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約占7.5%,到2010年將達到10%,2020年將達到15%。應充分挖掘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潛力。

  4.在生產方式上要推行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實行無廢物排放。現在的生產發展,不是發展而是燃燒,燒掉的是資源,留下的是污染,產生的是GDP,不是環境友好型發展。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約是GDP的15%。若扣除環境成本和污染損失,其經濟增長量是負增長、負效益。

3頁 當前為第 1[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