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成瑩
智誠靈動提出了“只有同事,沒有員工”的觀點,進而提出“人人都是經營者”的觀點,并在公司的經營中大力在踐行這個觀點。為什么要有這樣的觀點和實踐呢?
人活著的意義是實現價值
在智誠靈動,我們都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那就是有著強烈的人生目的認識:人活著,就是要給周圍的人帶來價值。這是智誠靈動的價值觀。能夠想清楚“人為什么活著”是非常不容易的,有的人一輩子都不知道人為什么活著。幸運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明白了,人活著的意義是“有用”,是“給別人帶來價值”。這種有用,給別人帶來價值,就是一種責任,就是一種感恩。有偉人講過,最強的能力來自責任,最大的動力來源于感恩。
一個人,能夠讓多少人感受到他是“有用”的,他就在多少人心目中樹立了“偉岸的形象”,就在多少人心目中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作為企業,也和人一樣。“企業存在的價值不在于自身,而在于外界,畢竟,是外界給企業帶來的成果”,開創了管理學科的世界級管理泰斗德魯克如是說。所以,作為智誠靈動一員的每位同事,都是要通過智誠靈動給客戶帶來的價值,進而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團隊的力量更比個人的力量大。
員工心態與職業修為
可是,在智誠靈動,雖然我們提出來了“只有同事,沒有員工”的觀點,并大力的提倡這一點,可是,還是有人并不能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也就沒有去踐行“人人都是經營者”。為什么這么說呢?看兩個最近發生的案例。
一個案例是公司一名同事,要出去見客戶,談業務。這是一個普通的業務行為,客戶也是老客戶,可是,這么同事卻是來回都打車,一個來回的打車費用就接近60元打車費,在短短的3天時間,就花費了200多元的打車費。在打車這個事情上,公司并沒有進行一個特別的約束,將這個權力給了大家,讓大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決定。如果約客戶談業務需要,無論是時間緊急,還是面子好看,還是不擠公交車有個好心情進而能夠促成業務順利洽談,都可以由每個人來自我決定。但是,就一個要求,不要浪費。什么是浪費呢?就是花費了不該花費的就是浪費。去客戶處談業務,如果說有需要打車,可是,為什么在回公司的時間也要打車呢?這就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了。
另外一個案例是在設計部,在設計部的打印機旁邊,永遠都可以看到有一堆打印紙,用過的廢紙和沒有用過的好紙參雜在一起。我們都清楚,參雜廢紙其中哪些好紙,可能在“有生之年”是再也沒有機會效力,實現一張紙的價值了。因為它已經成為廢紙中的一員了。
為什么會有上述2個事情的發生呢?就是因為有些同事其實還是一個員工心態,我就是一名員工,干好我自己的活就行了;甚至就是一個打工者心態,得過且過,差不多湊合著行了,還不知道自己在這里想干幾天呢。這種心態下,是不會有好結果出現的,也就更不要去提實現人生的價值了。員工心態下的修為即職業修為,這種修為最高的也就是職業者的“人盡其職”,可以讓我們作出一些事情來,可是,卻很難以讓我們作出更有價值的事情來,更難以說人生價值的實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