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國際產業競爭需要,大力發展環保裝備,是提升我國環保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為“十二五”環保產業發展勾勒出3.4萬億元的投資藍圖。就目前來看,環保產業大發展首先將帶動設備領域的投資,隨著一系列支持政策的發布實施,將推動環保裝備產業的迅猛發展。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的《2011年環保裝備產業經濟運行形勢分析及2012年展望》,2012年環保裝備產業產值有望增長20%以上,相比2011年1304.59億元的產值,今年有望達到1565.51億元。其中,水污染治理、脫硝設備、垃圾處置設備、污泥處置設備等細分領域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不久前發布的《環保裝備“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環保裝備發展要按照技術先進、運行可靠、經濟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重點發展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環境問題急需的技術裝備。《環保裝備“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十二五”期間環保裝備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0%,2015年達到5000億元。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環保裝備市場空間相當廣闊,隨著一系列支持政策的發布實施,將推動環保裝備產業迅猛發展。
“十二五”產業前景可期
在全球能源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節能環保已成為當今世界產業發展潮流。因此,適應國際產業競爭需要,大力發展環保裝備,是打破發達國家技術貿易壟斷,提升我國環保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基礎。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對779家規模以上環保裝備制造企業的統計,2011年環保裝備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05億元,同比增長32%;工業銷售值1269億元,同比增長31%,產銷率97%;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7.53%,同比增長0.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68家,虧損面達8.72%。
工業和信息化部據此分析,環保裝備產業經濟增長強勁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經營成本的持續增長,高投入、低產出的格局依然沒有改變,盈利水平雖然有增長,但總體水平依然較低。一些骨干企業除核心部件自己生產外,外協加工比例日益增大。但外協中小企業原材料漲價、流動資金短缺、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問題,導致一些企業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受到影響。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為“十二五”環保產業發展勾勒出3.4萬億元的投資藍圖。業內人士分析,就目前來看,環保產業大發展首先將帶動設備領域的投資,其中脫硫脫硝、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三大主板塊將獲得實質性發展。
據估算,“十二五”期間,脫硫脫硝、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投資將達6000 億元;工業行業余熱余壓發電、“三廢”綜合利用以及煙塵、粉塵控制領域均存在巨大需求。
盡管產業前景可期,但工業和信息化部同時表示,2011年環保裝備制造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主要圍繞企業的自身建設進行,雖然國家今年以來已有多個支持環保裝備的政策出臺,但落實的資金支持依然不高。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表示,3.4萬億元環保投資大單中,有多少能轉化為市場需求還存在不確定性。如果沒有形成相應的商業模式,3.4萬億元更多將停留在政府出資階段,產業難以介入。傅濤認為,目前只有市政污水處理、垃圾發電板塊形成了較清晰的商業模式,其他領域尚未出現。只有當商業模式確定后,產業的市場空間才能拓寬。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