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低污染、低消費是未來汽車發展趨勢。今年5月,國務院決定安排60億元支持推廣1.6升及以下排量的節能汽車,隨后在7月公布了國家第八批“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推廣目錄以刺激節能汽車消費。
然而,近期市場上出現的關于節能補貼發放的種種亂象,引發了各方對如何刺激節能車消費,推動節能汽車發展的探討。
節能補貼發放亂象叢生
近日,記者在廣西南寧市多家4S店調查發現,經銷商對節能補貼的宣傳推廣力度大相徑庭。
在幾家合資品牌的4S店內,環顧全場看不到任何與節能補貼相關的廣告和標語,而是各種眼花繚亂的優惠活動。然而,在一些自主品牌的4S店里,一進門便能看到“享3000元節能補貼”的標語。一些消費者表示,他們在購車過程中,對節能車和補貼知之甚少,經銷商通常不會主動推薦和介紹節能車型。“要不是親口詢問,我還不知道這個車可以享受節能補貼。”一位消費者說。
雖然國家三令五申節能環保的財政補貼不能納入企業優惠,但是,記者走訪發現,一些商家仍“頂風作案”。在某自主品牌轎車4S店內,銷售人員稱,如果購買非補貼車款,可享受3000元降價另加2000元大禮包;如果選擇補貼車款,除了3000元補貼以外,沒有額外優惠。“補貼和優惠只能二選一。”
“不少商家將補貼和優惠混為一談。”汽車消費維權專家郝慶豐說,有的經銷商明說有補貼,但交完車款后,消費者又被告知節能補貼的款項已經在購車時優惠過了,不能再領取節能補貼。
郝慶豐曾接到多起節能補貼的投訴。他告訴記者,投訴還表現為商家在發票時間上做文章、補貼申請拖沓甚至推三阻四等。如山西一位李姓消費者今年7月12日購買了一輛雪佛蘭低配新賽歐,購車時銷售人員否認此款車享受補貼。事后,這位購車者查明所購車型確屬補貼車型,并數次致電客服。然而,對方一會說不知道有補貼這回事,一會說特價車不能享受,廠家會賠本,一會又說20日以后購買車才可享受。
經銷商在發放節能補貼上“大打太極”是為了冒領或是套取補貼嗎?一家4S店的銷售經理坦言,從操作上來看這種可能性不大。“節能補貼是經銷商先行墊付給消費者再向廠家申領,并非國家直接把補貼款付給經銷商。在這個過程中,資金回流往往需要一定時間,給一些經銷商帶來不小壓力,導致部分經銷商態度不積極。”
“過度營銷”“限購令”雙重外力擠壓節能汽車空間
國家明確提出要支持節能汽車等綠色消費。但在中高級車營銷過度、一線城市限購令越發嚴格的環境下,節能補貼對推進節能汽車銷售和發展所起的作用甚微。
“中高級車已成為主流,豪華車已大眾化,造成消費者攀比心理。”資深汽車評論人顏光明說,豪華車動輒數十萬元的降價對中級車產生擠壓效果,而中級車跟進降價又對小型車和緊湊型車造成壓力。
與此同時,中高級車的過度營銷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觀。顏光明說,現在市場上宣傳講究汽車的身份、地位和性能,一定程度上誤導了消費者,在中高級車大幅降價的誘惑下,不少人咬咬牙購買高級別車。“目前炫耀性消費仍大于功能性消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